參考:http://www.imagejoy.com/article.php?id=161
1.快門自動控制器 (Intervalometer)
2.測光:M 模式,避免忽明忽暗
3.對焦:手動
4.Time Lapse+PAN
http://vimeo.com/3101098
5.有些PAN的效果並非都用滑軌,可用後製的方式, 先拍高解析度的照片後
後製時再位移裁切如下圖:
參考:http://www.imagejoy.com/article.php?id=161
1.快門自動控制器 (Intervalometer)
2.測光:M 模式,避免忽明忽暗
3.對焦:手動
4.Time Lapse+PAN
http://vimeo.com/3101098
5.有些PAN的效果並非都用滑軌,可用後製的方式, 先拍高解析度的照片後
後製時再位移裁切如下圖:
光圈,快門,ISO
自己常把1/3級EV 跟1級EV 搞混
來複習一下 ,以下以1級EV為單位
[光圈]
光圈的級數,每一級之間相差倍數為√2的整數次方(近似)
光圈 f/1-->f/1.4(1*√2) -->f/2 (1.4 *√2) -->f/2.8 (2*√2 ) -->f/4(2.8*√2) -->f/5.6(4*√2)
-->f/8(5.6*√2)-->f/11(8*√2)-->f/16(11*√2)-->f/22(16*√2)-->f/32(22*√2)
**f/1 的定義:光圈全開亮度與人眼目視的亮度相同
**也就是光圈開的直徑每增加√2倍,其面積就增加為2倍,
所以每一級光圈進光量都比前一級多一倍
[快門]
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
-->1/500秒-->1/1000秒-->1/2000秒
[ISO]
50->100->200->400->800-->1600-->3200
範例:
一夜景閃燈攝影
f/8 1/60秒 ISO 100 閃燈之後發現主體亮度不足(GN為光圈*距離)
於是要增加主體亮度,把光圈加大到f/5.6
但為了保持背景亮度不變(相同EV),快門要加快到1/125秒
也就是f/8 1/60秒 ISO 100-->f/5.6 1/125秒 ISO100
若光圈不想動也可改成f/8 1/125秒 ISO200
光圈,快門,ISO
自己常把1/3級EV 跟1級EV 搞混
來複習一下 ,以下以1級EV為單位
[光圈]
光圈的級數,每一級之間相差倍數為√2的整數次方(近似)
光圈 f/1-->f/1.4(1*√2) -->f/2 (1.4 *√2) -->f/2.8 (2*√2 ) -->f/4(2.8*√2) -->f/5.6(4*√2)
-->f/8(5.6*√2)-->f/11(8*√2)-->f/16(11*√2)-->f/22(16*√2)-->f/32(22*√2)
**也就是光圈開的直徑每增加√2倍,其面積就增加為2倍,所以每一級光圈進光量都比前一級多一倍
[快門]
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
-->1/500秒-->1/1000秒-->1/2000秒
[ISO]
50->100->200->400->800-->1600-->3200
範例:
一夜景閃燈攝影
f/8 1/60秒 ISO 100 閃燈之後發現主體亮度不足(GN為光圈*距離)
於是要增加主體亮度,把光圈加大到f/5.6
但為了保持背景亮度不變(相同EV),快門要加快到1/125秒
也就是f/8 1/60秒 ISO 100-->f/5.6 1/125秒 ISO100
若光圈不想動也可改成f/8 1/125秒 ISO200
賴老師上週的構圖課程
讓我忽然了解到為何,很多攝影先進放在flickr上的"作品"
總是那麼出色,而自己的照片總是缺了甚麼..
老師說:一個作品構成的要件
"造型","光影","色彩"
至少要有其一
如果都沒有他頂多算是"照片"
於是檢視自己的"照片",可稱的上"作品"的真是微乎其微
終於有點領悟,原來缺少了這三元素
當別人第一眼看到作品時是無法吸引他的注意或留下印象的
在網路上充斥著大量的圖形與照片,影音..等
也許你有機會把目光停留在那照片上的時間不到0.5秒
如何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吸引眾人的眼神關注,這三元素就非常重要
今天在Ray的喜宴遇到Tony大哥,也與他討論過這個"作品定義"的問題,
他提出了另外一個元素:
當你可以對這張照片寫下你拍攝時當時的想法或心情,那你可以把他定義為你的作品
於是我想: 故事,造型(構圖,幾何,比例),光影,色彩
應該是攝影"作品"的基本元素
[三元素練習]
光影,色彩
拍這台車時居然被車主跑過來問,先生你拍我的車幹嘛?
我......我在拍光影,,,,,女主人:光影??......沒啦你的車很漂亮..sorry...
光影,色彩,造型[放射]
模仿賴老師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葉子並不是十分完美無缺
光影.色彩,植物園初夏の荷
接近中午了,葉子反光太強,下次加偏光鏡不知會不會好一點
不過,我先先想辦法把17-70的保護鏡環拆下來再說了..
70-300mm這顆也有利的時候喔..
光影,色彩,造型[放射]
植物園‧休息中的松鼠
利用松鼠的眼睛作井字構圖
賴老師上週的構圖課程
讓我忽然了解到為何,很多攝影先進放在flickr上的"作品"
總是那麼出色,而自己的照片總是缺了甚麼..
老師說:一個作品構成的要件
"造型","光影","色彩"
至少要有其一
如果都沒有他頂多算是"照片"
於是檢視自己的"照片",可稱的上"作品"的真是微乎其微
終於有點領悟,原來缺少了這三元素
當別人第一眼看到作品時是無法吸引他的注意或留下印象的
在網路上充斥著大量的圖形與照片,影音..等
也許你有機會把目光停留在那照片上的時間不到0.5秒
如何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吸引眾人的眼神關注,這三元素就非常重要
今天在Ray的喜宴遇到Tony大哥,也與他討論過這個"作品定義"的問題,
他提出了另外一個元素:
當你可以對這張照片寫下你拍攝時當時的想法或心情,那你可以把他定義為你的作品
於是我想: 故事,造型(構圖,幾何,比例),光影,色彩
應該是攝影"作品"的基本元素
[三元素練習]
光影,色彩
拍這台車時居然被車主跑過來問,先生你拍我的車幹嘛?
我......我在拍光影,,,,,女主人:光影??......沒啦你的車很漂亮..sorry...
光影,色彩,造型[放射]
模仿賴老師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葉子並不是十分完美無缺
光影.色彩,植物園初夏の荷
接近中午了,葉子反光太強,下次加偏光鏡不知會不會好一點
不過,我得先把17-70的保護鏡環先想辦法拆下來了..
70-300mm這顆也有利的時候喔..
光影,色彩,造型[放射]
植物園‧休息中的松鼠
利用松鼠的眼睛作井字構圖
1.簡化
減法的重要~~
2.井字+三分
抓住觀眾的視覺焦點~~
3.平衡,顏色,物體性別
對比,平衡~~,讓畫面和諧
4.框架
幫助你更容易突顯主題
5.三角(消失點)
風景或建築物...街道等..最常見的構圖
6.重覆(數大就是美)
重覆性的排列,也是一種美
以上是常見的構圖
常看到有些具有設計感的照片,會在畫面上空白處加上一些文字
看起來也是刻易留下的空白,讓整個畫面更平衡
但,這似乎已經跳脫了攝影的範疇而進到.美工設計的領域~~
1.靈活
每次拍攝多嚐試一些不同的構圖方法
2.多看多拍多檢討
每次拍完一定要檢討
多練習~~
3.模仿
模仿你喜歡的構圖
4.用心觀察
到達你要拍攝的地點,一定要先留心觀察所有值得拍攝的畫面
培養攝影眼~~
1.簡化
減法的重要~~
2.井字+三分
抓住觀眾的視覺焦點~~
3.平衡,顏色,物體性別
對比,平衡~~,讓畫面和諧
4.框架
幫助你更容易突顯主題
5.三角(消失點)
風景或建築物...街道等..最常見的構圖
6.重覆(數大就是美)
重覆性的排列,也是一種美
以上是常見的構圖
常看到有些具有設計感的照片,會在畫面上空白處加上一些文字
看起來也是刻易留下的空白,讓整個畫面更平衡
但,這似乎已經跳脫了攝影的範疇而進到.美工設計的領域~~
1.靈活
每次拍攝多嚐試一些不同的構圖方法
2.多看多拍多檢討
每次拍完一定要檢討
多練習~~
3.模仿
模仿你喜歡的構圖
4.用心觀察
到達你要拍攝的地點,一定要先留心觀察所有值得拍攝的畫面
培養攝影眼~~
日期:12/20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主題:書籤製作,偏光鏡
寬5"
3.將書籤載入
開啟新檔/選5x7",背景:白(自訂)
4.選取圖1,移動並排列多張
5.可多排張,平面化存檔
日期:11/29 ,12/6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2007/11/29
2007/12/06
夜景
Photoshop 使用檔案瀏覽器
1.拷背背景,關掉原本背景
2.套索/磁性套索
3.移動工具:用拖的,拖到要放月亮的那張
4.編輯/任意變形:改變大小,改變完套用
5.不透明度:改變月量該層的透明度(月矇朧)
6.影像調整/飽合度:調紅或淡一點
7.圖層右鍵:影像平面化
8.手形工具(Doubl Click):放大到最適合畫面
放大鏡(Double Click):100%原尺寸
圖上右鍵/實際像素:100%原尺寸
9.另存新檔
10.Tiff:原始資訊
JPG轉Tiff:把隱藏壓縮的資訊再釋放
若輸出要列印(選JPG品質高),網頁/電腦觀看(選JPG品質中),小尺寸(選JPG品質低)
1.光圈:8-11
2.曝光:快門線,或電子搖控器(萬菱)
3.B快門:不要用相機的快門時間,用B快門自行控制,必要時用黑卡遮擋不要的煙火
4.煙火爆開後,往下彎2/3 ,用肉眼判斷,不需要看手錶
5.用傻瓜拍的成功率有時甚至比單眼還好
因為傻瓜可看清楚每一朵煙火在畫面的位置,而單眼B快門一按下去觀景窗就全黑了
6.消除雜訊功能:關閉
7.自動對焦--直接對焦無限遠(找遠方景物對焦)
8.有些鏡頭之無限遠刻度,並非對焦環轉到底
一般煙火:初階上
特寫煙火:初階下
拍出層次(大中小):中階上
拍攝主題拍10張有一半以上會成功,才成就感:才適合這個階段教學
光圈:F11-F16,因為101煙火太亮
快門:1秒,1/2~2秒不等
拍攝地點
信義區(距離近:F16)
麥帥橋(距離較遠)F11,適合約150mm焦段(70-200mm)
象山
高樓拍攝更好
101 要拍出立體感(20度~30度)的角度來拍
建築物要有三度空間感,不然就會像貼圖
比如:使用100mm F2.8所得到的景深,可能可以跟20mm F4的到的景深一樣
但..主體與背景的距離感卻會不同
1.合成月亮
2.拍月亮複習:
弦月:F5.6 1/60s
半月:F8 1/60s
全月:F11 1/60s
TIPS:
課前小點心:經濟走下坡的警訊--油價高,公債利率高,股市下,消費意願低,產品毛利率低
對於高反差的相片若希望亮部及暗部細節都要保留
除了用黑卡來控制亮暗部的曝光時間
靠軟體後製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產生不同EV的照片
方法1.同一場景上腳架,不同EV各拍一張
方法2.用單張RAW檔轉存不同EV值的JPG(或單RAW直接拉進Photomatix做)
HDR軟體 加工
1.Photomatix Pro
http://www.flickr.com/groups/hdrintaiwan/discuss/72157601511492602/
2.Dynamic-PHOTO HDR (重口味)
http://www.mediachance.com/hdri/video/dynamicphotobig.html
3.Photoshop
建議:
順光:單RAW HDR,效果不錯 ,因暗部不多,較不易有雜點
逆光:多張JPG HDR(暗部用單RAW會有燥點)
Taipei 101 by DPHDR
日期:11/08,11/15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11/08
2.檢查是否全黑(左),全白端是否都有像素
3.問題照片
a.全黑端像素不足
b.全白端像素不足
調整方法:把←△(白色三角形往左移,拉到有相素的地方)
調整後如下
若原本畫面就偏白(如天空)
因白色部份仍有細節,故仍然是ok的照片
c.偏灰的照片(黑白兩端都沒有像素,所以偏中間的灰色)
調整方法:▲ → ←△(白色三角形往左移,黑色三角形往右移)
d.挑選照片時,要留住黑白兩端都有像素的,才有機會調整
e.調整亮部與暗部亮度
f.圖A比圖B好調
圖C. ▲不要拉太多,拉到有相素的地方即可
1.觀察檔案大小(每個像素所存的色階多寡)
因Over or Under 的像素沒有色階了,會造成檔案變小
測試結果:
+2EV(210KB,最大,全白地方色階很多)?
+0EV(189KB,中,色階平均)
-2EV(128KB,最小,全白地方完全無色階)
TIPS:
1.下雨天,灰塵大:可用飯店的浴帽來套住相機保護
2.遮光罩:拍夜景檔光,擋雨
練習至今已學習過的重點:對焦,測光,光圈,快門,景深控制,色階
1.陰天拍風景(樹葉):M模式,測地面灰色土地,使用此組合來拍樹葉
EX:光圈優先(F5.6)
測地面,快門1/60
測樹葉,快門:1/125 (差2級)
故使用光圈優先F5.6拍樹葉,再+2EV
2.景深練習:一樣構圖,不同景深(淺,深),光圈調整,但兩張不同景深的色階分佈圖要差不多.
3.色階分佈:0~255要全滿
4.腳架使用:球形雲台的使用,鎖到緊但還可以調整角度(不是鎖死),左手扶鏡頭避免下垂撞傷,直接調整雲台角度,而不是抓的機身或鏡頭來調角度,以避免快拆板變鬆.
腳架其中一隻,要朝鏡頭對的方向,比較穩
日期:10/25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入射式測光表: by fij
未來趨勢:入射式反射式都內建於相機
Nikon的色域設定
人像的Adobe RGB與sRGB 色域表現差異
Adobe RGB:自然(色域大)
上為sRGB(反差大)
原廠色版
日期:10/18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荷花與蜻蜓:F5.6 要整顆花都清楚,要用景深預觀鈕確認
有時為了顧及整體清晰度(景深),有可能對焦點不在主體上..
荷花與水珠:
廟寺與柱子:對焦點在前方第二根柱子
前景模糊:寧可後景模糊也不要前景模糊(除非特殊效果,因為前景模糊較礙眼)
花海:若要對焦的物體是一個平面(一片花,一片樹林),可用多點對焦(使用A-DEP模式,有亮的對焦點都會清,降低失焦的風險,但建議不要用)
日期:10/4,10/11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日期:9/20,9/27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