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25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 測光方式:
1.入射式:較準確,但需要將測光表置於被攝物附近
2.反射式:目前相機的主要測光方式
入射式測光表:
by fij
未來趨勢:入射式反射式都內建於相機
- 使用灰卡來測光(18%中灰)
在戶外可找植物綠來當測光(類似灰卡),因眼睛看的到的顏色範圍
紅橙黃(綠)藍靛紫:綠色剛好在中間
1.取代式曝光模式控制:測A的光線,最後構圖是拍B,要確定B的受光條件與A相同:
2.這種方式若要在全自動或半自動模式使用,要使用AE-L(自動曝光鎖定),AF-L(自動對焦鎖定)
- 測光,對焦,構圖:是可分開各自不相關的三個動作
1.練習:M模式,如對一處測光,調整光圈F8,將快門設定到曝光指示到中央位置(如1/125)
只要一移動測光位置到較暗處,則曝光指示就會馬上顯示曝光不足(-EV)
相機半按快門後,隨時在測光
2.以下的海邊照片若使用平均測光,會因為畫面暗處較多,而造成測光誤判,最後會Over(反之則曝光不足)
3.相機的觀景窗測光區域(如中央圓),不要超過你要測的實際範圍
除非一整片受光條件都相同
4.用點測光
5.用灰卡(灰卡本身也需與被攝物為相同受光條件)
6.若非平均測光:則先用長焦段來測光(拉近,對小區域測光) -->測完在使用欲拍攝的焦段來對焦 -->最後構圖
7.色階分佈圖
拍完照後,可依照色階分佈圖,來決定保留/刪除哪些照片(保留色階分佈較好的,細節色階較多的)
以上色階圖,暗部<=========>亮部
以上不同色階分佈,保留中間那張
8.建議拍RAW檔,保留細節,若暗部無層次,當調整暗部亮度時,就會無法顯示當時的細節,就會產生紅藍綠的雜訊
TIPS:
- 傻瓜DC的LCD亮度要設在中間偏亮一點
- 買書容易看書難,照老師進度看每個章節,總有一天可以整本都看完
- 拍攝動物(移動中):採用連續對焦
- JPG編修:JPG先轉TIFF-->編修-->存JPG or TIFF
RAW編修:在RAW檔做完所有後製後-->最後也在RAW檔內完成裁切-->銳化-->出圖
總之 ,不管在JPG或RAW:若要裁切或銳化,要把放到後製的最後兩步(....裁切-->銳化)
- 設定照片儲存格式:
1.若有需要小圖放網路:RAW+JPG(S),方便,拍完就可上傳JPG(S)
2.若不需要小圖:RAW
3.不要設RAW+JPG(L):沒意義,因為RAW就可輸出JPG(L),多此一舉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10/18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 對焦 : 手動對焦/自動對焦 , 單點對焦/多點對焦 , 對焦:半按快門
- AF自動對焦:對焦點設定練習(任一單點,多點全開),對焦音如何關閉(提示音:關),設定連拍
- 單點對焦:設定在正中央(70%使用)
- 手動對焦:用長焦段練習,手動對焦合焦時,合焦燈會亮起
- 不同廠牌系統的對焦點各有不同
- 手動對焦練習:物體進入畫面時要能手動對得到(90%)
1.要知道對焦環的遠到近要往那個方向旋轉,如:當物體向你靠近,先轉到最遠再往近的方向旋轉對焦環,也就是和物體移動同一個方向追焦,如此成功機會才大
2.先目測對焦後,再半按快門來檢查是否合焦,成功機率需練到90%
- 單點對焦:ONE SHOT
- 連續對焦:AI FOCUS,AI SERVO(適合會移動的物體,如:車子,鳥)
- 對焦點選擇:當近距,大光圈,長焦段時特別要注意對焦點的選擇
狗:對焦要兩眼及鼻子都清楚,對焦點應該在?
櫻花:要櫻花整棵清楚,對焦點在前方櫻花的中間的花之上
荷花與蜻蜓:F5.6 要整顆花都清楚,要用景深預觀鈕確認
有時為了顧及整體清晰度(景深),有可能對焦點不在主體上..
荷花與水珠:
廟寺與柱子:對焦點在前方第二根柱子
前景模糊:寧可後景模糊也不要前景模糊(除非特殊效果,因為前景模糊較礙眼)
花海:若要對焦的物體是一個平面(一片花,一片樹林),可用多點對焦(使用A-DEP模式,有亮的對焦點都會清,降低失焦的風險,但建議不要用)

- 當拍攝會飛的物體,其實手動對焦才是最好的方式
- 純手動模式才有技巧可言,才有成就感(先不要用光圈先決或快門先決)
- 泛焦:
若需遠中近都要清楚
則先對如A點(近端稻草),把對焦環上的位置記錄下來(如1m,C點)
再對B點(遠端樹林),把對焦環上的位置記錄下來(如10m,D點)
然後切成手動對焦模式,轉動對焦環到離近端約1/3(中長鏡頭),1/4(廣角鏡頭)的位置,如位置X ,則A點~B點之間的景像都會清楚
泛焦之風景範例
泛焦之對焦點範例 (將對焦環轉到X點)
- HOMEWORK:對焦練習,單點,多點,追焦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10/4,10/11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圖片:上課投影片 ,圖片版權屬賴吉欽老師所有
- 光圈
1.控制曝光量
2.控制景深
景深深:分散注意力,景深淺:突顯主題
- 光圈數字越小,光圈越大
越大的光圈在光線不足的場景越有利
- 以f/1 為標準:透過觀景窗與人眼看到的是一樣亮度
f/2:亮度減半 ,以此類推
光圈級數:1,1.4,2,2.8,4,5.6,8,11,16,22,32....
光圈開大->口徑開越大
- 在觀景窗看到的是鏡頭的"最大光圈"之亮度,非"工作光圈"(實際拍攝要用的光圈)
- 大光圈好?要看攝影者想要的效果
- 大光圈,因光束大,夾角大,在每個距離上成像大小就不同,小光圈光束小(較清晰)
下圖:光圈之光束與對焦平面之關係(by Michael Fang)
by fij
- 影響景深的要素
1.光圈:光圈大->景深短,光圈小->景深長
2.距離遠近:距離遠->景深短,距離長->景深長
3.鏡頭焦段:焦段長->景深短,焦段短->景深長
- 光圈,焦段,攝距:互相都會有影響,沒有那一個影響較多
如:若被攝物在全焦距離(∞)之後,則光圈只會影響前景深
- 光作光圈:實際拍攝使用的光圈
- 可用光圈:鏡頭之最大光圈
- 測光注意:眼睛距離觀景窗距離不可太遠,會有反射光進入觀景窗而造成測光不準,或對焦也不準(對焦靠反差及明暗)
- 景深:前景身永遠比後景深的清晰範圍短,焦段越長前後比例越小
- 由於前景深與後景深的比例關係
拍花特寫時,要對中央花蕊再往前一點的位置,因為前景深較短
- 前景深法,後景深法:不同的主題突顯
- 鏡頭焦段與景深之關係比較
焦段越長,前景深與後景深比例越小.
- 景深預觀鈕
使用範例
1.使用鏡頭之最長焦段(如70mm,景深較明顯)
2.使用小光圈如F8,自動對焦後,切到MF
3.會發現當景深預觀鈕按下的同時,畫面除了"變暗"之外,"焦平面"後面的物體會變"清楚"
因為工作光圈為F8,而觀景窗在按下預觀鈕之前為鏡頭之最大光圈(如F4.5)
- 拍攝時要看景深:按下景深預觀鈕,調整光圈,調到你要的景深之後,此為你的工作光圈
- 旅遊:多拍一些人文,紀錄當地人民的食,衣,住,行(交通工具)等,別枉費一趟旅程
- 超過4.5倍的變焦鏡頭,品質下降,如18-200mm放大到A4 畫質會不夠,自己對畫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 老師不要限制學生的風格
- 壓光?其實就是光比
- 拍人像用長鏡頭,較不會有壓迫感
卡位->試瞄->觀察->十分鐘後再拍較自然
- 測試拍攝品質:解析度
1.全開英文報紙
2.畫面拍滿
3.光圈..2.8,4,5.6,8,11....(不要用1/3級)
4.測試鏡頭拍攝畫質:通常邊緣畫質較差,光圈越小越清晰(英文字)
- 測試拍攝品質:暗角
1.拍白紙
2.用擴散光(環境反射,非直射光,如日光直射)
3.降一級測光
4.看暗角情況
- 雜牌鏡頭雖便宜但利潤其實較高,因原廠鏡頭成本較高 (材料,加工精緻度)
如廣角的鏡頭弧度大加工不易,稍微有厚度偏差,透光度或周圍畫質就會不好
推薦鏡頭:Canon 24-70 F2.8L
- 鏡頭起霧如何處理?用沙拉脫擦拭,或口水或哈氣
- 我需要甚麼鏡頭?
你希望呈現甚麼效果,老師才能給你焦段的建議
拍花也能用廣角拍,不同感覺
- 訓練
1.裝備熟悉:晚上可拆裝鏡頭
2.手摸就知道預觀鈕在那?
3.用不同焦段,廣角到望遠,要把物體拍的一樣大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9/20,9/27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 快門主要功能
1.控制曝光量
2.表現動感與凍結影像
使用時間單位來控制:
表示法:2"(兩秒),2(1/2秒),0"5 (0.5秒)
- 快門種類
鏡間快門:一般傻瓜DC使用
簾幕快門:單眼相機使用,金屬材質,分前幕與後幕,高速快門下其前幕與後幕的夾縫則會很小
- 拍照前要先決定其一:光圈或快門
一般的高速低速快門的分界,有70%的參考值
1/125:高速快門
1/60 =======
1/30:低速快門
- 安全快門係數
參考值:約為 1/鏡頭焦段,如50mm的鏡頭(相當於35mm的焦段)其安全快門約1/50
- 閃光燈同步快門:一般約為1/200-1/250
在傳統相機上1/250這個快門會用不同顏色來標示(如紅色),
當開啟閃光燈拍攝時,快門的使用必須慢於同步快門,否則會出現,相片上或下半部黑的情況,
因為當閃光登還沒打完,後廉就跟上了(快門太快),會造成部份影像無法正確曝光;
鏡間快門(DC)沒有此限制,因為它們不是用簾幕快門
- 還沒有拍攝前就要知道你的成品會是甚麼樣子:作品(自己有感覺的才叫作品,用心)
- 拍完才知道是甚麼樣子:拍照
- 選擇適當的快門,剛好是你需要的快門即可,不要太快或太慢
- 如何決定快門?
1.主體的移動方向:←(左右移動,感覺速度快),↙(中),↓(正朝你而來,無速度感)
如:←人1600mm長跑(約1/250s),↙轉彎(1/125s),↓正面衝刺(1/60s)
2.主體移動的速度:如拍車子移動,先想好需要多少的快門,練習,修正,才會有經驗的累積,當精彩的畫面出現才來得及補捉,那你拍出精彩照片的機會就會增加
3.鏡頭焦段:使用廣角鏡(移動慢),望遠鏡頭(移動快)
註:影像稍縱即逝,要看得到拍得到
- B快門:一般單眼內建最慢快門30秒,故超過此時間的快門就要用B快門
煙火:8-15秒,用B快門
- 作品:拍攝人像+背景瀑布(上腳架,f/22,1/8秒)
利用背景及主體的反差或顏色差異來構圖,若無色彩差異就利用光線
- 何時該先考慮快門?
1.拍攝物會動或有可能移動:避免快門慢到超過安全快門兩級
2.特殊效果需求(如殘影)
3.長時間曝光
- 拍攝夜景或黃昏的小技巧,時機:天快暗前,會有藍色的餘光(色溫的變化),或是颱風來臨前後
- 每年10月會有器材大撕殺,公司貨與水貨若差超過2000,則選擇較便宜的水貨
- 買相機的基本測試
1:感光元件髒點測試(入塵):拍全白一張(縮光圈)傳到電腦看有無入塵
2:熱燥點及LCD亮點測試:拍全黑一張,看LCD有無亮點,傳到電腦看有無熱燥點
3.焦點位移測試:用最大光圈,最長焦段與最短焦段各拍一張,看有無移焦
- 先買低階機種如400D,兩三年後等技術提升,剛好買高階機種如新款5D,剛好配合自己的程度升級
- 鏡頭影響品質的程度佔約70%
最常用的焦段:24~200mm,NIKON雖有18-200mm(換算35mm約28-320mm),雖方便,但兩年後當你對畫質的要求變高了,可能不敷使用;
不要買重覆焦段(如24-70,70-200就是不錯的選擇,若買24-105,70-200,則70-105間就重覆了)
- 背包選擇
短程:使用側背較方便
長程:建議用雙肩背包(平衡重量)
- 機頂閃燈要善用:如拍攝雪花或雨珠(反光),白天用機會甚至比晚上還多(補光,局部照明)
- 數位編修:主要教調飽合,反差
- 防潮箱:建議防潮家(溼度調整快)
- 偏光鏡:亮度會差到兩級,沒用到要拿下來
- 保護鏡有可能造成折射而產生重覆光源,若遇到強光(背景暗),要拿掉保護鏡
- 是否需要防手震鏡頭?防手震鏡頭更重(更容易震),且不耐摔,還是找輕一點的就好
- 腳架使用:雲台仰角後不可傾倒,但可微調,建議Gitzo
- 拍攝煙火(天燈):
拍攝地點:三重,台北橋與忠孝橋中間,靠近忠孝橋1/3位置最佳拍攝地點,考慮到東北季風及煙的位置(下圖紅圈圈處)
拍攝煙火光圈建議:f8
1.施放時間越前面的越好看
2.會有信號彈通知要施放了,參考其高度
3.直幅構圖較多
4.B快門8-15秒
5.煙火若嚴重重疊,用黑卡先擋住
6.多層次拍法:如第一顆拍全開,第二顆拍2/3開,第四顆拍1/3 or 剛爆開
7.拍夜景:消除雜訊關掉(會多花一倍時間)
8.構圖水平線不要歪掉,一移位,重新確認水平
9.白平衡:日光
10.對焦:手動對焦,無限遠
11.天燈:要站在逆風處拍(風往臉吹)60度朝上拍
by google map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9/13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 基本觀念
- 傳統35mm相機,又稱為135型相機(商品型號),因為底片為3.5公分寬故稱為35mm相機,也有其它的型號如120,4x5(4吋x5吋),35mm底片實際大小為36mmx24mm(加上孔的高度為35mm),故36mmx24mm也為FF機(全幅機)之CMOS大小
標準鏡頭:50mm焦段的鏡頭通常稱為標準鏡頭,因為其接近人眼的視角(46度),焦段越小越廣角,購買相機時要看的是光學變焦而不是數位變焦
- 通常變焦比例在畫質可接受的範圍是約4~4.5倍(如17-70mm,約4.1倍),5倍以上純粹是方便(如:18-200mm,11倍)懶人用,飽合度降低,粒子粗,較不銳利,一般鏡頭中間與周圍的畫質不同,周圍會變形且畫質下降
- 相機的主要操作模式(單眼,進階傻瓜)
P:可調整的自動模式
綠框:全自動
S:快門優先,讓相機自動決定光圈,但還是可能曝光不足(可能光圈不夠大)
A:光圈優先,讓相機自動決定快門,可能快門太慢造成模糊
- 場景模式
人像模式:相機會鎖在鏡頭的"最大光圈",適合拍花或人,因會讓景深淺背景模糊,若還不夠模糊可再離被攝物近一點
風景模式:相機會鎖在較小光圈,如:f5.6 (人帶景)
近攝:適合近距離拍攝
運動:高速快門
夜景:慢速快門,夜景模式也可拿來拍流水,但最好上腳架
消除紅眼:一般有紅眼是因為讓瞳孔放大,微血管充血所造成;防紅眼會在閃光燈先預閃一次,再閃第二次
TIPS:
- DSLR之不裝記憶卡也可拍攝之功能取消-->浪費電,自動轉正功能取消-->轉正之後畫面太小,反而不立於觀看實際拍攝結果之畫質
- 消除雜訊的功能,建議拍攝30秒以上再開啟,一般不需要開
- DC的外接鏡儘量不要接,快沒電時用觀景窗取景,銷耗電力會少一半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