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9/20,9/27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快門主要功能
1.控制曝光量
2.表現動感與凍結影像
使用時間單位來控制:
表示法:2"(兩秒),2(1/2秒),0"5 (0.5秒)
快門種類
鏡間快門:一般傻瓜DC使用
簾幕快門:單眼相機使用,金屬材質,分前幕與後幕,高速快門下其前幕與後幕的夾縫則會很小
拍照前要先決定其一:光圈或快門
一般的高速低速快門的分界,有70%的參考值
1/125:高速快門
1/60 =======
1/30:低速快門
安全快門係數
參考值:約為 1/鏡頭焦段,如50mm的鏡頭(相當於35mm的焦段)其安全快門約1/50
閃光燈同步快門:一般約為1/200-1/250
在傳統相機上1/250這個快門會用不同顏色來標示(如紅色),
當開啟閃光燈拍攝時,快門的使用必須慢於同步快門,否則會出現,相片上或下半部黑的情況,
因為當閃光登還沒打完,後廉就跟上了(快門太快),會造成部份影像無法正確曝光;
鏡間快門(DC)沒有此限制,因為它們不是用簾幕快門
還沒有拍攝前就要知道你的成品會是甚麼樣子:作品(自己有感覺的才叫作品,用心)
拍完才知道是甚麼樣子:拍照
選擇適當的快門,剛好是你需要的快門即可,不要太快或太慢
如何決定快門?
1.主體的移動方向:←(左右移動,感覺速度快),↙(中),↓(正朝你而來,無速度感)
如:←人1600mm長跑(約1/250s),↙轉彎(1/125s),↓正面衝刺(1/60s)
2.主體移動的速度:如拍車子移動,先想好需要多少的快門,練習,修正,才會有經驗的累積,當精彩的畫面出現才來得及補捉,那你拍出精彩照片的機會就會增加
3.鏡頭焦段:使用廣角鏡(移動慢),望遠鏡頭(移動快)
註:影像稍縱即逝,要看得到拍得到
B快門:一般單眼內建最慢快門30秒,故超過此時間的快門就要用B快門
煙火:8-15秒,用B快門
作品:拍攝人像+背景瀑布(上腳架,f/22,1/8秒)
利用背景及主體的反差或顏色差異來構圖,若無色彩差異就利用光線
何時該先考慮快門?
1.拍攝物會動或有可能移動:避免快門慢到超過安全快門兩級
2.特殊效果需求(如殘影)
3.長時間曝光
TIPS:
拍攝夜景或黃昏的小技巧,時機:天快暗前,會有藍色的餘光(色溫的變化),或是颱風來臨前後
每年10月會有器材大撕殺,公司貨與水貨若差超過2000,則選擇較便宜的水貨
買相機的基本測試
1:感光元件髒點測試(入塵):拍全白一張(縮光圈)傳到電腦看有無入塵
2:熱燥點及LCD亮點測試:拍全黑一張,看LCD有無亮點,傳到電腦看有無熱燥點
3.焦點位移測試:用最大光圈,最長焦段與最短焦段各拍一張,看有無移焦
先買低階機種如400D,兩三年後等技術提升,剛好買高階機種如新款5D,剛好配合自己的程度升級
鏡頭影響品質的程度佔約70%
最常用的焦段:24~200mm,NIKON雖有18-200mm(換算35mm約28-320mm),雖方便,但兩年後當你對畫質的要求變高了,可能不敷使用;
不要買重覆焦段(如24-70,70-200就是不錯的選擇,若買24-105,70-200,則70-105間就重覆了)
背包選擇
短程:使用側背較方便
長程:建議用雙肩背包(平衡重量)
機頂閃燈要善用:如拍攝雪花或雨珠(反光),白天用機會甚至比晚上還多(補光,局部照明)
數位編修:主要教調飽合,反差
防潮箱:建議防潮家(溼度調整快)
偏光鏡:亮度會差到兩級,沒用到要拿下來
保護鏡有可能造成折射而產生重覆光源,若遇到強光(背景暗),要拿掉保護鏡
是否需要防手震鏡頭?防手震鏡頭更重(更容易震),且不耐摔,還是找輕一點的就好
腳架使用:雲台仰角後不可傾倒,但可微調,建議Gitzo
拍攝煙火(天燈):
拍攝地點:三重,台北橋與忠孝橋中間,靠近忠孝橋1/3位置最佳拍攝地點,考慮到東北季風及煙的位置(下圖紅圈圈處)
拍攝煙火光圈建議:f8
1.施放時間越前面的越好看
2.會有信號彈通知要施放了,參考其高度
3.直幅構圖較多
4.B快門8-15秒
5.煙火若嚴重重疊,用黑卡先擋住
6.多層次拍法:如第一顆拍全開,第二顆拍2/3開,第四顆拍1/3 or 剛爆開
7.拍夜景:消除雜訊關掉(會多花一倍時間)
8.構圖水平線不要歪掉,一移位,重新確認水平
9.白平衡:日光
10.對焦:手動對焦,無限遠
11.天燈:要站在逆風處拍(風往臉吹)60度朝上拍
by google map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板橋車站與台北縣政府這區的房價已經漲得不像話,貴森森~~40萬/坪

三鐵共構的板橋車站,改天補上三鐵的標誌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9/13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 基本觀念
- 傳統35mm相機,又稱為135型相機(商品型號),因為底片為3.5公分寬故稱為35mm相機,也有其它的型號如120,4x5(4吋x5吋),35mm底片實際大小為36mmx24mm(加上孔的高度為35mm),故36mmx24mm也為FF機(全幅機)之CMOS大小
標準鏡頭:50mm焦段的鏡頭通常稱為標準鏡頭,因為其接近人眼的視角(46度),焦段越小越廣角,購買相機時要看的是光學變焦而不是數位變焦
- 通常變焦比例在畫質可接受的範圍是約4~4.5倍(如17-70mm,約4.1倍),5倍以上純粹是方便(如:18-200mm,11倍)懶人用,飽合度降低,粒子粗,較不銳利,一般鏡頭中間與周圍的畫質不同,周圍會變形且畫質下降
- 相機的主要操作模式(單眼,進階傻瓜)
P:可調整的自動模式
綠框:全自動
S:快門優先,讓相機自動決定光圈,但還是可能曝光不足(可能光圈不夠大)
A:光圈優先,讓相機自動決定快門,可能快門太慢造成模糊
- 場景模式
人像模式:相機會鎖在鏡頭的"最大光圈",適合拍花或人,因會讓景深淺背景模糊,若還不夠模糊可再離被攝物近一點
風景模式:相機會鎖在較小光圈,如:f5.6 (人帶景)
近攝:適合近距離拍攝
運動:高速快門
夜景:慢速快門,夜景模式也可拿來拍流水,但最好上腳架
消除紅眼:一般有紅眼是因為讓瞳孔放大,微血管充血所造成;防紅眼會在閃光燈先預閃一次,再閃第二次
TIPS:
- DSLR之不裝記憶卡也可拍攝之功能取消-->浪費電,自動轉正功能取消-->轉正之後畫面太小,反而不立於觀看實際拍攝結果之畫質
- 消除雜訊的功能,建議拍攝30秒以上再開啟,一般不需要開
- DC的外接鏡儘量不要接,快沒電時用觀景窗取景,銷耗電力會少一半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7/9/13 課程:賴吉欽老師萬華社大
基本觀念傳統35mm相機,又稱為135型相機(商品型號),因為底片為3.5公分寬故稱為35mm相機,也有其它的型號如120,4x5(4吋x5吋),35mm底片實際大小為36mmx24mm(加上孔的高度為35mm),故36mmx24mm也為FF機(全幅機)之CMOS大小
標準鏡頭:50mm焦段的鏡頭通常稱為標準鏡頭,因為其接近人眼的視角(46度),焦段越小越廣角,購買相機時要看的是光學變焦而不是數位變焦通常變焦比例在畫質可接受的範圍是約4~4.5倍(如17-70mm,約4.1倍),5倍以上純粹是方便(如:18-200mm,11倍)懶人用,飽合度降低,粒子粗,較不銳利,一般鏡頭中間與周圍的畫質不同,周圍會變形且畫質下降
相機的主要操作模式(單眼,進階傻瓜)
P:可調整的自動模式
綠框:全自動
S:快門優先,讓相機自動決定光圈,但還是可能曝光不足(可能光圈不夠大)
A:光圈優先,讓相機自動決定快門,可能快門太慢造成模糊場景模式
人像模式:相機會鎖在鏡頭的"最大光圈",適合拍花或人,因會讓景深淺背景模糊,若還不夠模糊可再離被攝物近一點
風景模式:相機會鎖在較小光圈,如:f5.6 (人帶景)
近攝:適合近距離拍攝
運動:高速快門
夜景:慢速快門,夜景模式也可拿來拍流水,但最好上腳架
消除紅眼:一般有紅眼是因為讓瞳孔放大,微血管充血所造成;防紅眼會在閃光燈先預閃一次,再閃第二次
TIPS:DSLR之不裝記憶卡也可拍攝之功能取消-->浪費電,自動轉正功能取消-->轉正之後畫面太小,反而不立於觀看實際拍攝結果之畫質消除雜訊的功能,建議拍攝30秒以上再開啟,一般不需要開DC的外接鏡儘量不要接,快沒電時用觀景窗取景,銷耗電力會少一半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照片感謝Meson's D80

每次weco Lab meeting(SF651)的實驗室,很熟悉,但在口試之後,可能很少有機會可以再出現在這裡了

2007/7/23口試前合影~

熬了兩年,終於畢業了~~
口試完畢,第一個走出來道賀的林老師

兩年來給予最多指導的梅老師~真該握久一點~

與陳老師握手,套句meson的說法,他的穿著應該是要去巴里島渡假了~~
前方的留老師,表情看起來似乎是發現了狗仔(meson)

值得慶祝的一刻,今天口試的四位同學都順利過關~

92分-口試老師們都很nice,沒有太多的刁難~~感謝主~

與梅老師合照,碩士服合影

今年畢業生與梅老師合影~

趁阿bin還沒把碩士服還回去之前,拍個搞怪九連拍吧~photo by 老弟

來張正經的,photo by 老弟
-------劇終 The End--------

2007/7/31 下午四點,領到了畢業證書,多印了10張與正本相符;
這張證書=20萬元新台幣+730天+無數爆肝的夜晚+十多場實驗室報告+一本論文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以前,在BBS的時代
你可以找一個沒有人知道你是誰的BBS
找一個有很多網友會給你意見的討論版
沒有人知道你是誰
可以傾聽你的聲音
但現在,部落格的興起
變成,所有的心情與記事 放在網路上與所有人分享
你的好友,同事,一看到你有新文章
便會來關心你,詢問你
好像赤裸裸地把自己的心情攤在陽光下給人檢驗
好不習慣,也好不自然
Dr.M說過,現在你要認識一個人
從網路,從部落格,就可以找到很多"履歷"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深處,若想孤獨地一個人寫寫文章或只是想留給自己一份私密的日記呢?
部落格現象,看起來讓人的生活圈更大了
實際呢,我的心靈更狹小了~~~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返blogger!
它並沒有像其他blogㄧ樣那種trackback的功能,
但trackback也是讓google的page rank失真的元兇,
難怪google不想把這功能加進去,弄了一個只能在blogger系統內使用的backlink(反向連結)機制!
michael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